□記者 朱曉芳 實習生 張馨月
  晨報訊 在三年級的數學課堂練習中有道填空題,要求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:黃瓜長約3()。不少同學在這裡填的是“釐米”,因為孩子們說家裡拌的黃瓜就是這麼長,第二天她把黃瓜帶到課堂,孩子們的困惑迎刃而解。她,是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校長助理、數學老師李萍,2014上海市好園丁。從1994年參加工作開始,二十年來她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——讓數學和生活“手拉手”。
  對於低年級孩子,長度單位是很抽象的概念。回憶起講解題目“學校的操場是150()”時的情景,李萍禁不住笑出聲來。有的孩子寫了分米,有的孩子填的是千米。李萍帶孩子們用直尺測量了教室的長度,大約8米。她又把孩子們帶到操場,讓他們走一走,感知一下操場到底有多長。“我問150分米是幾米呢?孩子們說15米,15米原來只有兩個教室那麼長。”李萍又問道,上海到杭州大約160千米。操場長150千米行不行。孩子們都笑了,說肯定不行。
  從帶學生到超市買東西認識“圓角分”,到教孩子們算水電費賬單、根據存貸款利率選擇適當的存期,李萍將數學教學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,她的課堂上充滿了歡樂。
  回憶起去年剛畢業的學生,李萍提到了一個叫小龍的孩子。“一年級時,他非常不自信。上課問到他,即便是非常簡單的問題,他都說‘我不會’。”李萍瞭解到,小龍的父母離異,跟著拿微薄退休金的外公生活,年邁的外公沒有精力悉心照顧他,平時也很少跟他交流。
  堅信一年級的孩子性格有可塑性。課堂上,李萍鼓勵小龍發言,還按學校的“星星獎勵機制”獎勵他。他每一次集齊10顆星,就會獎勵他一些橡皮、鉛筆。慢慢地,小龍臉上的笑容多了,成績也逐漸跟了上來,畢業時數學成績達到了90分。畢業前夕,小龍親手製作了一張賀卡送給李萍,上面寫著:“李老師,謝謝您!是您,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是愛!”後來,進入中學的小龍告訴她,自己在班委競選當中做上了中隊委員。  (原標題:操場有多長,帶著學生走一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74tkzb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